文章

海上城市:塑造东南亚城市未来的甘榜

在高楼尚未拔地而起的时代,作为海上贸易和文化枢纽的甘榜已在东南亚形成最原始的城市网络,对东南亚城市至今仍带来影响

坊间有种流行的想象:甘榜往往令人想起田园乡村——凝住时间、从未被现代染指的村落。然而这种看法蒙蔽了真实历史: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和马来群岛的甘榜曾是充满活力的枢纽,与东南亚的商业和政治网络密不可分。甘榜与城市化并非互不相干,它实则体现了东南亚早期一种最独特的城市主义——非以土地规划,而是由海洋所塑造。

罗越人是土生土长的海上民族,在马来半岛、新加坡和廖内群岛沿岸和水道居住,是这种海洋城市主义的核心,对东南亚王国的崛起也起了关键作用,包括时间约7世纪到13世纪的古国室利佛逝,以及15世纪到16世纪的马六甲苏丹国。罗越人在海域航线巡逻,把商船引入繁忙港口,又在支撑王国经济发展的航线协助维持治安。当权者借着与罗越人打好关系,有效控制海域,并与他们同掌握全东南亚的财富流向。

当时,甘榜并非与世隔绝的村落。在海洋商贸和迁移系统中,甘榜就如一个个散落在印度洋、甚至更远处的节点。相比陆上城市,这种以海为本的城市主义造就了更灵活、开明和多元文化的社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社群里的女性通常会掌握大权,负责操持家务、掌管当地经济,男性则扬帆出海——这与欧洲封建社会较僵化的父权结构形成强烈对比。

海洋城市主义塑造了早期城市中心的面貌,马来西亚吉打州的布央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布央谷早在四世纪、甚至更远古时崛起,成为连系东南亚、印度、中国与中东的主要贸易枢纽。当地出海方便,加上城市化的过程中混杂各地文化和影响,印度教、佛教的庙宇及建筑并存,而且有证据显示当时已设有行政及海关建筑等高端贸易措施,種種因素促使布央谷繁盛起来。

在这里,城市肌理与海洋息息相关。当权者、商旅和定居者不只仰赖海洋进行商业活动,还有文化交流,令布央谷成为宗教、语言和艺术传统的大熔炉。城市围绕港口发展,意味着聚落的风气更开明、更具适应力和更多元——恰似散布于东南亚沿岸的甘榜。

因此,甘榜和布央谷提供了海洋塑造城市主义的观点以流动、网络化的城市发展,孕育出多元、开明和适应能力。文化影响管治,管治则塑造城市肌理。甘榜绝不是被时代遗弃的产物,反而带来宝贵例子,以探讨今日的城市如何纳入流动性和网络化更强的城市主义,更切合全球化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