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方法
团队
机会
项目
观点
文章
新闻
研究
联络
ENG
/
简
关于我们
项目
观点
研究
联络
ENG
/
简
观点
文章
人类世的艺术:直面全球环境危机
越来越多艺术家以作品关注环境议题,许多更以亚洲脉络进行创作
文章
Citywalk(城市漫步)成为日常,对于城市设计意味着什么?
这股热潮日益流行,在中国大陆尤为显著,背后有何原因?规划师和设计师又可以如何解读?
文章
保育甘榜的遗产:平衡建筑和文化
文化遗产保育不只围绕实质环境。新加坡的达哥打弯正是佳例,展示持分者如何保存有形和无形的遗产,同时划出发展空间
文章
海上城市:塑造东南亚城市未来的甘榜
在高楼尚未拔地而起的时代,作为海上贸易和文化枢纽的甘榜已在东南亚形成最原始的城市网络,对东南亚城市至今仍带来影响
文章
基建、文化和可持续发展:日惹该何去何从?
大众运输导向型发展在其他国家有成功先例,放在文化重镇日惹又可会成功?
文章
短暂的热潮:快闪店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
这些临时、短暂存在的零售空间不仅是一种潮流 —— 它们体现了创造力、创新和充斥着惊喜元素。
文章
超越平凡之旅:城市漫步,购物和品味
一种超越传统旅游体验的旅游现象。
文章
甘榜精神的延续 — 大巴窑
在新加坡精心策划的城市规划下,蕴藏着一个拥有强大凝聚力的社区。
文章
新加坡罗弄万国村的可持续文化保育
在新加坡繁忙的大都市中,隐藏着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宝藏——罗弄万国村。而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宝藏正正与新加坡“花园城市”的概念不谋而合。
文章
文化旅游: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社区
从令人惊叹的兵马俑到壮丽的大唐不夜城,西安为游客呈现了一个迷人的文化之旅,其展示的众多出色元素,使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中心。
文章
德国克罗伊茨贝格社区的獨特
德国的克罗伊茨贝格(Kreuzberg)汇集了新旧元素和东西方建筑风格,形成了一个迷人的社区。这个社区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,让人为之倾倒。
文章
重回社区舞台的冼都火车总站
透过地方创生的概念,冼都火车总站得以保留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,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了当地的社区舞台。
文章
建筑与文化融汇 : 新东京的下北泽
东京的下北泽是文化保育与现代发展的结合,促进了社区的连系和文化的融汇。
文章
TOD下中国城市如何步行友好
威德奔交通规划咨询携手欧华尔,以开放城市为理念,科学依据为基础,因地制宜,设计符合城市在地条件的商业文化项目,为站的周围提供安全与舒适的步行环境。
文章
城市生命体 – Patrick Geddes爵士的再度崛起
Patrick Geddes被譽為公眾參與的始祖,他最著名的論理便有「自治社區」及「由下而上的社區規劃」。此外,他是場所營造的先驅,城市保育運動的始創人,也率先提倡「放眼全球,本土實踐」。
文章
大都会知觉与帝国视野
帝国世界体系历经了重整:帝国不再以民族国家的伸延为基础,反而更能跨国界流动。
文章
艺动全城
艺术展让香港成功晋身世界艺术版图,却并非唯一推动本地艺术发展的力量
文章
现代图书馆:兼容工作及玩乐的社区场所
玩耍,从来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。一旦社区肯定了其对人们工作和玩乐的重要性,图书馆便有了长久存在的价值。
文章
何藩的“本土”
摄影大师何藩的摄影真正可敬的地方,是他先知先觉地捕捉了现代都市的脉搏,让今人透过黑白的旧情观看那个也许从不存在过的“本土”。
文章
第三空间
“第三空间”的语境各有殊异,但它们指称的,不是实在的领域,反而不约而同是某种边缘和接合的暧昧地带。
文章
回归实体:解讀《Palaces for the People》
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Eric Klinenberg目睹民心如何因灾难而团结,他以这些亲身经验陈述,支持书中所出的论点——只有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,透过面对面的接触,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
文章
酥皮都市
与其说城市是国家空间里的一点,倒不如它是让多重力量和物流跨界的空间——它不是“有”或“没有”,而是本身就是让东西穿过的边界。
文章
活化再生:历史建筑化身博物馆
皇后码头的清拆事件,对不少香港人来说是当头棒喝——眼看一个又一个具历史价值的古迹建筑被拱手相让,而大众却不哼一声。然而,并非所有旧建筑都值得一砖一瓦原状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