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保育甘榜的遗产:平衡建筑和文化

文化遗产保育不只围绕实质环境。新加坡的达哥打弯正是佳例,展示持分者如何保存有形和无形的遗产,同时划出发展空间

提到甘榜,或会联想起木屋、户外庭院等建筑遗迹;但甘榜的文化遗产不止于此——更代表一种建构于共同价值、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。可惜,这种文化及其传统面临庞大威胁,包括急速城市化、耕地流失,还有现代发展的迫切压力。

因此,保育这片遗产需要共同协力,既要保存甘榜的建筑形态,也要保留昔日在这些空间生生不息的无形文化。无法保留带动空间的文化,实体建筑也就失去意义;无法保存曾经盛载社会元素的建筑,文化的特点同样也会陷入失语。

达哥打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个案。达哥打弯是新加坡最早期的公共住宅区,1958年由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建设,成为战后现代化的象征,是政府满足全民住屋需求的一项措施。2014年,当局宣布达哥打弯清拆计划,建筑师、居民和社运人士集结起来提倡保育。凭着众人的努力,政府在2017年同意保留部分住宅建筑,草根阶层的保育运动终获胜利。关键在于民间计划如Between Two Homes等记录了区内居民的生活日常,强调文化遗产保育远不止于纯粹保留建筑。

保育达哥打弯的成功,凸显了社区参与的重要性。居民和义工自发领导,证明地区团体的倡议能够左右政府决策。这种主动性提醒我们,文化遗产属于愿意实践的人,他们的声音对塑造地方未来确实不可或缺。

当然,政府和政策支持也同样重要。以达哥打弯为例,当局同意保育部分住宅建筑,其余范围则作发展用途,凸显了政府干预在保育和发展的平衡中所担当的角色。随着城市扩张和现代化的压力加剧,这项工作只会更趋迫切。

教育和广泛提高公众意识,通常由非政府组织和群众运动发起,亦是保育运动的一大支柱。在达哥打弯的个案, 独立策划人成立了Between Two Homes,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:他们分享居民的故事,确保甘榜精神——靠社区连系和共同历史所彰显——不会在过程中消逝。公共教育方针亦有助传承文化价值,不只保留遗产,背后的意义也能世代相传。

达哥打弯的例子,证明保育甘榜文化遗产需要社区行动、政府支持和公共参与环环相扣,使物质和文化遗产面临城市化的洪流依然屹立不倒。作为设计师,我们有着独特的角色,要促进多方合作,无论项目大小也让他们参与其中,创造出根植历史、面向未来的空间和城市。

按此进一步了解我们保育甘榜历史的工作。